趙健民:兩岸和平護欄刻不容緩

圖 / 聯合報資料照

2023.02.12


前年四月經濟學人稱,台海已成地表最危險的地方;不旋踵,解放軍軍演爆發危機,美國軍方高級將領紛紛預測台海戰事不遠。然而,開春以來,陸方先同意六十餘家台灣食品業者產品銷陸,接著建議擴大兩岸直航城市;台灣方面,蔡總統新年談話強調戰爭不是選項,要求對話、合作;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也適時訪陸,中方高規格接待。跡象顯示,兩岸關係似乎出現一波小陽春,問題是,前有地緣對抗,後有選舉操作,沒有護欄避險的兩岸,緩和能走多遠?


習近平上台以來,外交上積極作為,在印太地區影響力日增,加上疫情處理和台海升溫,使得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的政策,從經濟交流逐漸轉為對安全與經濟競爭力威脅的關注。日本突破軍費上限規定,新版安保戰略調整二戰以來「專守防禦」條款,給予自衛隊「反擊能力」。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民調,十九個發達國家平均近七

成民眾,對中國看法負面,擔心中國軍力擴充的比例更高,此一憂患意識,也促使這些國家不時對台海穩定,表達關切。


雖然如此,去年年底G20峇里島峰會後,西方國家卻競相與中國關係正常化。德國總理蕭茲率先訪陸,表示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,反對「脫鉤」,希望深化經貿合作,中國順勢批准境內外國公民得接種輝瑞疫苗,使得輝瑞成為首款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新冠疫苗。澳洲總理和習近平在峇里島會面後,雙方部長級官員輪番上陣,預料中國大陸對澳洲農漁礦產即將解禁。美日不落人後,努力營造對中「低盪」!


這個狀況說明,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在軍事安全方面或有疑慮,但這種對陣不但不是全面圍堵,反而要擴大經貿利得,此一對中的政經反差戰略,成為後疫情時期最特殊的地緣現象。

造成這種政經戰略反差的背景,便是這些國家和中國的關係設有護欄,不會因為局部僵持,導致關係崩盤。

川普上任之初,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呼籲,新政府支持兩岸之間建立「新暫行架構」(new modus vivendi),以維持現狀,讓台灣持續發展民主與經濟,此「暫行架構」或可將之稱為兩岸和平護欄。


首先,具有敵對關係的有關當局,應該堅定和解信念,拒絕操作民粹,譬如日前拜登的國情咨文,正逢中國大陸氣球飛越領空,但仍堅持「要競爭、不要衝突」。而支持這種基本互動規範的,便是雙方明確基本政治底線,在敏感的政治議題上,求同存異各取所需。


眾所周知,美國的「一中政策」,和中國大陸的「一中原則」異中求同。最近蔡總統和捷克新任總統通電,對方不忘重申「一中政策」未變,而捷克奉行的歐盟「一中政策」,並不同意中方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說法,而是表示理解、尊重、認知,澳洲政策亦然。日本則在中日建交公報中,明確表達台灣已經歸還給中華民國。有了求同存異的底線,其他紛爭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,不難化解。


反觀台灣,夏立言選擇在兩岸關係最困難之際,扮演執政黨本應扮演的魯仲連角色,執政黨卻鋪天蓋地將之批為「朝共」、「掉入統戰」,同樣的指控,何不轉嫁美日?


最近美德商會陸續提出報告,一致認為兩岸關係緊張,已經嚴重影響外商投資台灣的意願,台灣國安單位卻將符合西方主要國家均堅持的「一中各表」原則的「九二共識」,譏為「一中原則、謀求統一、接受一國兩制」,兩岸護欄何其困難!(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)


聯合報授權轉載